参考中译名称 |
迷幻嬉蹦 | ||||
相应英文名称 |
|||||
所属音乐类型 |
|||||
音乐风格说明 |
——英国“后迷幻浩室”(Post-Acid House)舞曲场景迅速演变出实验性的地下音乐,针对这种变化的一面或另一面,虽然有另外一连串可塑的描述语汇附着其上,但“迷幻嬉蹦”这个词却是由英国的音乐媒体创生的,作为一种努力,该词描绘的是一种融合多样风格元素(“缓拍”(Downtempo)、“爵士”(Jazz)、“放克”(Funk)以及“灵魂”(Soul)乐影响之下的实验碎拍音乐)的新音乐风格。 ——该风格约在1993年开始显现,与这样一些厂牌相联系:【Mo'Wax】、【Ninja Tune】、【Cup of Tea】以及【Wall of Sound】。“迷幻嬉蹦”在运用采样的鼓击间奏上与美国的“嬉蹦”(Hip-Hop)音乐(但“迷幻嬉蹦”很大程度上更少人声元素)相仿,但相较之下的特征是更具实验性,融合了高度的氛围化倾向和明显的类药物的致幻景境(因此有“迷幻神游”一说),“迷幻嬉蹦”这个词迅速地被理解为可描述从“Portishead”和“Tricky”到“DJ Shadow”和“U.N.K.L.E.”再到“Coldcut”、“Wagon Christ”和“Depth Charge”所有这些艺人的音乐——这很大程度上引致了很多这类艺人的烦闷:他们是将自己的音乐视为理所当然的“嬉蹦”音乐的延伸,而不是一个耍噱头的旁支。 ——在基于“舞曲”之上、面向聆听的音乐融合风格中,“迷幻嬉蹦”是首先获得显著商业成效、并进而跨界进入更为主流听众群的风格之一,其全长作品习以为常似地占据着英国“独立”(Indie)音乐排行榜的高位,而在艺人方面,诸如“Shadow”、“Tricky”、“Morcheeba”、“the Sneaker Pimps”以及“Massive Attack”这些艺人构成了第一次“电子”(Electronic)艺人浪潮(波及到了美国本土的听众)的重要部分。 | ||||
国外艺人/乐队 |
“Portishead”、“Tricky”、“DJ Shadow”、“U.N.K.L.E.”、“Coldcut”、“Wagon Christ”、“Depth Charge”、“Morcheeba”、“the Sneaker Pimps”、“Massive Attack” | ||||
国内艺人/乐队 |
刘辉(Liuhui) | ||||
说明:关于国内艺人/乐队的评论、访谈、视听等更多内容,请各位乐友使用本站首页中上部的站内搜索功能。 | |||||
理解与聆听 |
/ | ||||
单曲 |
单曲名称 |
单曲类型 |
年份 |
选自专辑 |
艺人/乐队 |
<Aftermath> |
歌词 |
1995 |
《Maxinquaye》 |
“Tricky” | |
<One Love> |
歌词 |
1991 |
《Blue Lines》 |
“Massive Attack” | |
<Cowboys> |
歌词 |
1997 |
《Portishead》 |
“Portishead” | |
附: | |||||
单曲类型的划分 |
请浏览文件——“关于单曲类型” | ||||
编辑凡例 |
请浏览文件——“编辑凡例” | ||||
备注 |
上述有部分内容参考自AMG(www.allmusic.com)网站,如欲探讨,请联系:刘瑞勇;邮箱:prodigy@indi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