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译名称 |
硬博普 | ||||
相应英文名称 |
Hard Bop | ||||
所属音乐类型 |
|||||
音乐风格说明 |
——尽管一些历史书声称“硬博普”音乐的出现是针对“酷派爵士”(Cool)音乐的特点——轻柔声响——的一种回应,但“硬博普”音乐实际上是“博普”(Bop)音乐(很大程度上是忽略“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音乐的)的一个延伸。 ——“硬博普”和“博普”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倾向于更为简单且常常表现地更“富有感情”;在低音的铺陈下,节奏部分一般比较松散(在“博普”音乐中,节奏则显得比较紧张,被限定在每小节的四拍中);一些“硬博普”音乐作品给人感觉有种“福音”(Gospel)音乐的影响,另外十分常见地,萨克斯手与钢琴手似乎对于早期的“节奏布鲁斯”(R&B)音乐相当熟悉。 ——鉴于“硬博普”音乐的黄金时期(1955-70)晚于“博普”音乐十年,上述这些区别应可视为“博普”音乐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演进,“硬博普”可以被看作是50、60年代的“博普”音乐。 ——到60年代早期,“硬博普”音乐已经分化出众多不同的风格——尤其是“调式爵士”(Modal Jazz)、“后博普”(Post-Bop)和“灵魂爵士”(Soul Jazz);再到1960年代后半期,“前卫爵士”(Avant-Garde Jazz)风格的影响已在音乐中可被感觉得到,进而一些更具冒险精神的“硬博普”风格的音乐艺人(诸如Jackie McLean和Lee Morgan)便游走于这两种风格之间。 ——1960年代末期,随着“融合爵士”(Cool)音乐的兴起以及【Blue Note】厂牌(“硬博普”音乐的顶尖厂牌)的出售,“硬博普”音乐跌入到艰难的发展时期(此后尽管在1980年代有一次某种程度上的复兴,也未能彻底挽救这种颓势)。 ——在随后的10年中,由号称是“Young Lions”的艺人/乐队(由于其他音乐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风格)演绎的许多“硬博普”音乐可以说是现代主流的“爵士”音乐,然而,一些演奏组(诸如“the Harper Brothers”和“T.S. Monk's Sextet”)却一直保持着1960年代风格的延续。 | ||||
国外艺人/乐队 |
Jackie McLean、Lee Morgan、“the Harper Brothers”、“T.S. Monk's Sextet” | ||||
国内艺人/乐队 |
待整理 | ||||
理解与聆听 |
/ | ||||
单曲 |
单曲名称 |
单曲类型 |
年份 |
选自专辑 |
艺人/乐队 |
|
|
|
|
| |
附: | |||||
单曲类型的划分 |
请浏览文件——“关于单曲类型” | ||||
编辑凡例 |
请浏览文件——“编辑凡例” | ||||
备注 |
上述有部分内容参考自AMG(www.allmusic.com)网站,如欲探讨,请联系:刘瑞勇;邮箱:prodigy@indi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