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独立音地 Indie Music 独立音乐第一中文平台 论坛  (http://indiechina.com:443/bbs/index.asp)
--  『泛论独立音乐』  (http://indiechina.com:443/bbs/list.asp?boardid=11)
----  [转帖]独立只是一个泼斯  (http://indiechina.com:443/bbs/dispbbs.asp?boardid=11&id=1182)

--  作者:road
--  发布时间:5/10/2007 5:17:15 PM
--  [转帖]独立只是一个泼斯

转自原“拍岸唱片”负责人万一的博客。原文链接

独立只是一个泼斯
2006-06-08 11:15:36 

  所谓的音乐独立厂牌最初的意思是:除了五大唱片(现在是四大唱片)以外的小唱片公司。他是从体制上进行限定的,和音乐风格本身没有关系。但是,因为大部分独立厂牌的音乐风格都比较另类(主流的都被五大收房了),以致给大家造成了一种错觉,独立音乐就是耍牛比的音乐。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更是变本加厉,牛比的人和装牛比的人都得整一个独立厂牌,要不然没脸号称artist,连田震、汪峰、水木年华都跟着起哄,闹独立,这跟《阿Q正传》里的赵大爷闹革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所谓的独立厂牌大约是指:1、音乐风格是非主流的,一般都是摇滚乐、另类、地下、实验;2、强调音乐的内涵,不迎合大众,甚至自绝于人民;3、规模一般比较小,2,3个人,4,5条枪,每张唱片投资超不过5万元;4、每一个厂牌出品的唱片风格、审美取向相对集中。国内最早的独立厂牌应该算魔岩文化,后来最有影响的是摩登天空和嚎叫唱片,而在地下默默繁衍的则数不胜数。我也曾经搞过独立厂牌,不过我的独立是被迫的,因为搞着搞着,老板就不肯继续给钱了,然而我又不忍心半途而废,只好带着大伙独立,靠替人打短工挣钱补贴着做唱片,撑了一年多,千辛万苦把手里存的三张唱片发了,然后功成身退。那个厂牌名字叫拍岸唱片。

  在欧美,独立厂牌活得挺滋润的,他们做出的贡献一点不比主流厂牌少,无数大牌明星、乐队都出自独立厂牌,很多时候,独立厂牌还能创造新的主流,涅磐乐队引发的GRUNG摇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独立厂牌就惨多了,魔岩、红星早就死掉了,嚎叫、新蜂基本没动静,摩登天空惨淡经营,还有无数地下厂牌在自娱自乐,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第一、出版发行没有自主权,控制出版的是国家出版社,他们需要钳制言论,独立音乐是他们的重点盯防对象,我的唱片就被十几个出版社枪毙过,控制发行的是资本,发行公司的唯一想法就是挣快钱,他们才没有兴趣培育市场,搞长线,他们宁可花好几百万去抢刀郎的新唱片,也不愿意花十万去买十张摇滚乐唱片。为此,产生了所谓的地下发行网络,就是非法出版,搁在演出现场或者打口唱片店卖;

  第二、没有宣传的渠道,早先摇滚乐在主流媒体里就是毒蛇猛兽,使劲压制,后来一看趋势不对,就收编了一批意志不坚定的、毒副作用比较小的,比如臧XX、轮回乐队等等,让他们上央视恶心全国观众,观众一看,我靠,原来摇滚乐这么难听,以后不买了;

  第三、厂牌的运营者缺乏战略计划,光充牛比、摆pose了,没有分析真正的市场需求,对广大低端用户缺乏必要的引导,艺术家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但运营者必须考虑啊,做生意和搞艺术是得分开的。说实话,中国一点不缺牛比艺术家,缺的是把艺术家市场化的操盘手。

  我当时做拍岸唱片的思路就是背靠着一个大公司,由他提供资金和出版发行渠道,在音乐制作上独立,在宣传推广上主流,第一批产品相对商业化,一张流行摇滚一张英式摇滚,都很好听,在市场上打出知名度以后,再逐渐提升唱片的艺术性。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可惜最后还是折在了出版发行环节。

  最近网络秀成立了一个独立厂牌“13月”,这个厂牌和国内大多数标榜的独立厂牌不同,他的音乐风格不摇滚,也不另类,而是强调本土地域色彩的民谣。这一点从它的签约艺人和运营者就能看出来,万晓利是新民谣的代表人物之一,苏阳乐队是带有西北地方色彩的民谣摇滚,运营者洪启则是新民歌运动的旗手。老板卢中强是一个很能划拉钱的音乐人,音乐总监龙隆最早是鲍家街43号的吉他手,后来成为中国的Fusion吉他大师、主流音乐制作人。这三个发起人凑在一起,基本拼凑出了“13月”的运作思路:立足民谣音乐,用大资本和主流制作手段制造更精良的产品,而推广行销渠道全面网络化。

  发现没有,这个思路和我的拍岸唱片挺像的,当然,“13月”在某些地方比我们有优势,比如,老板全力支持,舍得花钱,不怕赔钱,充分利用了蒸蒸日上的网络平台,减弱了对传统出版发行、媒体的依赖,选择的音乐类型更容易为大众接受……不能再说了,要不然变成软文了,网络秀得付我广告费。

  我还拥有另外一个自娱自乐的厂牌叫白公唱片,这是独立厂牌的另外一种玩法,它太独了,只有我一个人,只出我自己的作品,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投资、没有赢利压力,想怎么玩怎么玩。其实玩法不重要,“独立”只不过是我们摆出的pose:老子就是充牛比,爱谁谁!


--  作者:C
--  发布时间:5/11/2007 12:29:27 PM
--  
它太独了,只有我一个人
--  作者:thumbgirl
--  发布时间:6/6/2007 11:01:06 AM
--  
在音乐制作上独立,在宣传推广上主流
--  作者:did
--  发布时间:6/6/2007 11:12:33 AM
--  
我總是夢想著有中國會有一個搖滾電視臺~
--  作者:Keys
--  发布时间:6/12/2007 12:16:01 AM
--  

第三、厂牌的运营者缺乏战略计划,光充牛比、摆pose了,没有分析真正的市场需求,对广大低端用户缺乏必要的引导,艺术家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但运营者必须考虑啊,做生意和搞艺术是得分开的。说实话,中国一点不缺牛比艺术家,缺的是把艺术家市场化的操盘手。

处女顶,顶这句。


--  作者:road
--  发布时间:6/12/2007 12:50:29 AM
--  

他只说了一方面。

以爱好者身份入行作操盘手可以避免恶俗处理,这是艺术产品的特性使然。但是能在利益诉求和爱好者身份之间实现平衡处理的少之又少。比如摩登尽管名声最大,其实已经偏向前者。

纯操盘手往往不能把握产品特性作对路营销。

另外一点是国内唱片工业包括大环境都缺乏良性规则,这一点和国外没有可比性,即使是和国内的其他艺术产品经营(比如书画)相比也是如此。

不过万一是在以个人志趣说问题,而不是在作解答题。所以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