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篇报告来说,“一键可触的音乐”这种提法是一条恰适的纵贯线。面对正版音乐,乐迷从未像今天这样有着如许众多的选择和如此便捷的获取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合法的音乐服务正在向市场提供着代表生活方式、品味以及风尚的各种玩转机会,而这些恰恰也是消费者所青睐的。在这些多达400余种的服务中包括了:提供单曲和专辑下载的音乐商店、音乐流媒体服务、各式免费使用的音乐网站服务、网络电台、订阅模式,以及提供在线音乐视频服务的各式频道。
与此同时,各式新产品则继续不断涌现。在音乐订阅服务方面,2010年是我们“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一年,其中突出的亮点便是诸如Spotify和Deezer这样先进的音乐订阅服务提供商,同时还有诸如瑞典的Telia及爱尔兰的Eircomin这样的ISP合作商。
音乐正引领着创意产业进入到数字时代。我们正在凝练出具有这样特性的新商业模式:既对消费者友好,又可以让创作者获取商业利益。2010年,这些新式的获得合法授权的商业模式助力数字音乐搏取到大约29%的音乐产业收入占比。我们如将这一成绩放到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就会发现数字化收益在电影和图书产业中各自仅仅只占到了1%和2%。
那以上数据是否就意味着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就会一帆风顺呢?遗憾地是:答案并非如此。这篇报告所列示的关键性统计数据总括了近些年来的音乐产业发展历程——一方面,7年之中,数字音乐收益令人振奋地增长了10倍有余;可另一方面,整个录音工业下的音乐产业则丢失了近1/3的价值。尽管唱片公司仍具创新活力,并且许可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可望成功的音乐形式,但整个音乐产业却依旧因数字音乐盗版而大伤元气。
这样一种危机针对的不仅是一个产业——同时还波及到艺术家、音乐艺人、工作机会、消费者,以及范围更大的创意领域。该篇报告中所提供的新数据显示出:随着近3年来最畅销的首张专辑的销量持续下滑,在全球范围内,盗版正在对新创音乐的投资构成致命打击。与此同时,大量工作机会正在消失,而很多现存的则处于威胁之下。2010年3月,首部就“盗版对工作机会的冲击”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报告出版面世,该研究指出:如果盗版问题一直不能得到处理的话,那么到2015年,欧洲将有100万个工作机会从创意产业中消失。这你也就不奇怪工会组织现在的大声疾呼了。
2010年也有令人鼓舞的迹象——政府的观念思潮正在改变行业的局面
我们并非消极地等待政府的动作。音乐产业已经步入到一个以保护其内容版权为亟需任务的阶段,过去的一年,仅仅是因为来自产业的这种压力而导致了意大利“Limewire”(注:一个点对点内容分享的客户端)和丹麦的“The Pirate Bay”(注:曾是全球最大的BT下载网站)的关闭,从而消除了700余万条盗版链接,同时,针对正版音乐作品发行前的泄露现象,也取得了不断扩大的战果。
我们也是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国际唱片业协会于今年支持了两项针对学校范围的国际性教育项目。在创意与商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价值方面,很多人呼吁要给予年轻人更好的教育,我们赞同这样的呼吁,并且一直在行动中。
然而,解决数字盗版的问题最终则是政府的一项任务。难道他们会准备袖手旁观、坐视不管,任由一个无视正规的法律和价值观的互联网存在下去吗?2010年,政府的观念思潮正在改变行业的局面,这是令人鼓舞的迹象。
很多政府正认识到需要采取恰当有效的行动步骤来遏制盗版。去年,法国与韩国执行了名为“渐进回应”(graduated response)的措施,这一举措首次鼓励ISP在其网络中减少点对点的侵权行为。
类似的行动也在英国、新西兰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中开展起来,欧盟也在重新评估其强制性法规。一个解决方案形成的势头正在被构建起来,并且这也是我们保持乐观主义态度的理由。
随着我们步入2011年,数字盗版的存在(以及缺乏健全法律手段与其抗争)依然是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最大威胁。全球范围在提供着大量的正版新音乐,但如果市场继续被盗版大范围地垄断,那么它们(即:大量的正版新音乐)将无法幸存。本篇报告——“一键可触的音乐”恰恰就是要为您呈现出这些年来我们对消费者做出的反应已经走到了何种程度,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在法律法规引导下的互联网,这也是政府在2011年可以抓住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