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题 |
爱尔兰国宝 - THE CRANBERRIES |
作者/转载人 |
sober |
时间 |
10/28/2005 |
专题类型 |
艺人特写 |
艺术写真 The Cranberries受到人們喜愛與女主音Dolores是分不開的。出身于天主教家庭的她﹐自幼詠唱聖歌﹐練就了一把純情如水﹐蕩氣回腸的好嗓子。而在地圖另一邊的Moy Cross則有兩個沉默寡言的Noel和Mike﹐他們與Fergal Laeler及另一男主唱Nial成立了一個叫The Cranberries Saw Us的組合。Nial的唱法很玩鬧﹐樂隊走輕松的喜劇化音樂路線。但當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聽到Dolores的天籟之音時﹐不由驚的目瞪口呆﹐于是Dolores的清瀝取代了Nial的頑皮。樂隊正式易名為The Cranberries。Dolores的嗓音如潺潺細流﹐帶來拂拭凡塵的寧靜。顯然她的魅力是反浮華的﹐卻又沒有離開現實中人的接受范圍﹐所以用Coctean Twins和Enya的標准來對比﹐她也許還是眷顧人間情懷的女孩。 The Cranberries開始也只是小圈子內的即興玩奏而已。后來他們偶然錄了一些歌曲的小樣﹐竟在一日之內被搶購一空﹐這促使他們將音樂作為終極的理想。樣帶在記者中引起了罕見的好評﹐但第一支單曲推出后卻被傳媒認為是次等品。他們從此充分領略到流行工業反複無常的本性。1993年﹐樂隊艱苦磨練出的第一劍終于出鞘﹐《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處女大碟的推出﹐令這班愛爾蘭青年贏得了不敢設想的世界性榮譽。該碟在Billboard專輯榜停留達兩年之久。“Dreams”高亢的回複音色﹐發出Dolores自信的宣告﹐神話色彩的MTV里她淺吟低唱﹐和弦節奏密實緊湊﹐清爽干淨。The Cranberries的風格可以歸類于“新民謠”﹐在簡潔流暢的曲子中加入吉它的重量試圖講述發生在身邊的人與事﹐拒絕承載過于沉重的使命感。 1994年的《No Need To Argue》進一步擴大了這支樂隊的影響。“Zombie”﹐“Ode To My Family”成為人人喜愛的流行佳作。面對成功﹐The Cranberries并未放慢腳步。去年11月﹐這群不速之客闖進都柏林的一間錄音室﹐埋頭制作新專輯《To The Faithful Departed》。這是一張為人生遭遇﹐感情記憶而出的選集﹐融入了愛與友誼﹐成長的痛苦﹐對未來的選擇。他們請來曾任Aerosmith,AC/DC和Van Helen等重金屬樂隊作監制的Bruce﹐看來是想要加強音樂的壓迫力。Dolores特別想追思那些離去的親友﹐她認為死亡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去更好的地方﹐死者留下的歌曲也是可以刻骨銘心的﹐她自己就傾心熱愛John Lenon和Kurt Cobain,“I Just Shot John Lenon”肯定了死者未曾流散的不朽精神﹐“Joe”是為她過世的的祖父而寫的﹐“Cordell”則獻給他們的引路人Denny Cordell---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音樂人﹐“Hollywood”圍繞著浪漫的美麗幻想﹐在他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曾經擁有過﹐失去過。 自上一張專輯至今﹐在几乎三年的時間里等待再一次憂郁傾訴﹐真是几近“殘酷”地漫長。在這期間﹐Dolores經歷了從妻子到母親的角色轉換﹐1997年女兒Taylor Baxter Burton在多倫多誕生。Dolores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回憶起兩年前﹐奔波而一刻不得閑的歌手生活使她產生了厭倦的情緒﹐不想唱歌﹐每天在汽車里往返﹐甚至討厭一切﹐苦悶﹐煩躁﹐但是母性的慈柔溫暖了她的生活和態度﹐她又重新開始創作和演唱﹐讓最自然的心緒流諸筆端﹐新專輯就這樣開始了制作。終于The Cranberries帶著新專輯﹐新視角和更硬的聲音回來了。它是硬搖滾﹐輕盈的新浪潮流行樂與愛爾蘭根源民謠旋律的融合。這種音樂性的混合與多樣性使Dolores嗓音中的純淨透徹得以充分展現。被形容為水晶般品質的聲音和積極自由的創作態度﹐寬松的創作環境形成了獨特的音樂特性。愛情﹐生活﹐對未來的展望﹐形成了一條清晰的脈絡﹐貫穿著整張專輯。每首歌都仿若故事般積蓄起樂隊長期以來對生命的理解。該唱片從狂暴步伐的“Animal Instinct”開始﹐“Promises”中﹐Dolores充滿爆發力的尖聲﹐在吉它和弦的爆響和鼓樂的殘音中自信盎然﹐“You And Me”﹐“Saving Grace”質朴而光彩奕奕﹐“Desperate Andy”跳躍而無拘無束﹐將幽默和悲傷榮為一體﹐溫和的“Dying In The Sun”則配器簡單﹐音程寬闊。合成器旋律﹐急速的純樂器旋律﹐翻滾的節奏韻律和有感染力的即興演奏穿梭在專輯的“字里行間”﹐極富傳統搖滾樂的滋味。每當觸及那種帶著濃重愛爾蘭式鼻音的透徹聲線時﹐一幅聲畫并茂的情景閉目可觀。The Cranberries就象一支由高不可攀的枝頭急速墜落的紫玫瑰﹐逆風而行﹐神色憂郁﹐風中帶著愛爾蘭青草的芳香和若隱若現的牧笛余音﹐一條紫色的﹐弧線幽雅的無規則軌跡划過灰色天際﹐它的終點是一塊風蝕巨岩上清晰的玫瑰雕刻。驚訝于它的凝重與憂傷背后頑強的樂觀﹐我告訴自己﹐這就是生命的力量﹐在恐懼面前最自然的渴求掙脫的力量。 The Cranberries構建的純真世界自由輕松﹐沒有羈絆﹐流行化﹐親切感﹐略帶脫俗的遐想最適宜概括這群在音樂中嬉戲世事的青年。 The Cranberries卡百利乐队:爱尔兰是一片音乐的圣土,这里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歌手与乐队,象U2,Enya,Sinead Oconnor,以及让无数少女痴迷Boyzone和Westlife,然而最钟情的却是The Cranberries 〔卡百利乐队,又译为小红莓乐队〕。The Cranberries是爱尔兰历史上最伟大的另类摇滚乐队之一,组建于一九九零年五月,前身为"The Cranberry Saw Us"乐队。为了个人的发展,原主唱歌手离开了乐队,她把现在的主唱Dolores推荐给乐队。乐队的其他成员对Dolores都持怀疑态度,在面试了近百名歌手仍不能选出主唱的情况下才通知她来试试,Dolores夹着一个键琴走进乐队排练室,乐队成员一开始都比较担心Dolores会出丑,然而可是当她拿起键琴演奏音乐的时候,他们全都惊呆了,而当她演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试音时,独特的咽音发声、无与伦比的唱功实力,令乐队成员简直惊为天人,细问后才知道Dolores是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科班出身。不久后,就凭借她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成为乐队真正的灵魂人物。乐队首张专辑《Everybody Eles is Doing it,so Why Can't We?》即获得巨大成功,第二张专辑《No need to Argue》发行时,卡百利已是一只世界级的乐队了,而且,由于主唱Dolores的缘故,使许多人开始致力于摹仿她的独创咽音发声技术(象王菲以及许多国外的成名女歌手)。值得一提的是The Cranberries所有的歌曲都围绕一个主题——呼唤和平。他们为因为战争而死去的儿童悲歌,为失去家园的人们惋惜。他们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从不随波逐流。 [URL=http://www.indie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5&ID=2847&page=1][U]论坛链接[/U ][/URL]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