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题 |
PK14 - 白皮书 |
作者/转载人 |
ics6 |
时间 |
10/27/2005 |
出处 |
中国独立 |
(文:H.D. 来源: 网易) 对于PK14,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最初晦涩,阴冷的POST—PUNK开始,他们就努力地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解剖他们的身边的世界。在经历了更换成员等数次变故之后,他们以一种更强硬的态度从自身的桎梏中摆脱出来。 上一张专集《谁谁谁和谁谁谁》的余温还未散尽,新专集《白皮书》已经带着强大的攻势扑面而来。似乎在沉寂了数年之后,PK14有太多的话想要说,有太多的情感需要表达出来。这张唱片录制于乐队欧洲巡演结束之后,在瑞典安静的小城市乌默尔。他们与上一张专集的制作人欧阳汉客继续合作,精心打造了这张充满爆破力的摇滚乐唱片。 从第一首歌《陌生客人的来访》开始。PK14就用一种令人促不及防的情绪抓住了听者渴望冲动的神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被毫不掩饰地宣泄出来,吉他,贝斯,鼓如疾风骤雨般痛快淋漓。与上一张唱片相比,《白皮书》来得更加直接,更加愤怒,酝酿已久的情绪在一瞬间爆发出来,简捷而有力。我个人最为欣赏的是唱片中的第三首作品《告诉孩子们》,在华丽而动听的吉他旋律之下诉说的是一个启示录般的故事,瑞典籍鼓手Jonathan在这首歌中有上佳的表现,冷漠而不安的贝斯律动稳稳地压住了阵脚。杨海菘如Patti Smith般的高亢的念白将整首歌曲导向了一个无以伦比的高潮“告诉孩子们,为什么存在,这座死去的城市……告诉孩子们,不要停下,让声音继续;告诉他们,不要停下,让音乐继续!”应该说,作为乐队的主唱而言,杨海菘在中国绝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首先,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跑调的,因此,其 歌唱的旋律性也略显单调;其次,他的嗓音条件绝对不算好,既没有“磁性”,也不动人,更没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这样的声音放在乐队中通常会比较尴尬。而杨海菘作为主唱从不回避这些自身的缺陷,对于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表达,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是深藏在音乐之中的那股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对于那些拘泥于音准,或漂亮的音色的耳朵而言,无疑是一种毫不留情的嘲笑:既然摇滚乐本身就意味着打破固有的传统以及对经典的颠覆,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诠释摇滚乐。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而“难听”的声音,如Bob Dylan, Pere Ubu, The Resident, Captain Beefheart and His Magic Band……我无意将PK14与他们相比较,我想说的只是摇滚乐不需要解释,不需要规则,歌唱本身就是最好的解释。 客观地说,《白皮书》在制作上的巧妙超过了音乐本身,整张唱片气质十分统一,许多有意思的细节会使人觉得耳目一新,象《什么样的风在吹》和《征兆》这样相对舒缓的歌曲也被处理得津津有味,它们折射出乐队艺术化的一面,SONIC YOUTH般迷幻的小噪音,一个受到伤害的声音,迷惑而伤感。《青年人,神秘的事物和打开的眼睛》更是突现出乐队在制作上的心思,采样,噪音,人声效果评贴的使用充满了后现代的实验意味。紧接着的最后一曲《故事》更是将前面所塑造的氛围通通打破,又回到了唱片开头那种冲动而激烈的情绪之中,再一次将听众打了个措手不及。 作为一支老牌乐队而言。PK14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他们对音乐和生活积极的态度更是改变了许多年轻人对摇滚乐的看法,言之有物,掷地有声,摇滚乐不再只是一种音乐那么简单,他们将摇滚乐的社会意义扩展开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乐队,一支在数十年之后依然让人能够记住的乐队。听,他们带着燃烧的热情,用跑调的嗓音在倔强地歌唱着! 论坛链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