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译名称 |
|||||
相应英文名称 |
|||||
所属音乐类型 |
|||||
音乐风格说明 |
——“迪斯科”标志着以“舞曲”(Dance)为基础的“流行”音乐现代时期的来临。“迪斯科”音乐衍生自日益韵律导向的70年代早期音乐与“放克”(Funk)音乐之声,它强调的是节拍至上,甚至要超过了歌手与歌曲。 ——“迪斯科”这个名称来自于“迪斯科舞厅”(Discotheque,这些俱乐部只播放用来跳舞的音乐)这个词。在纽约,大多数迪斯科舞厅都是同性恋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中的“唱片骑士”特别挑选出那些有着强烈、深重韵律的“灵魂”(Soul)和“放克”唱片。待这些作品在迪斯科舞厅播放之后,开始获得电台的播放,并取得可观的销量。很快,唱片公司和制作人开始灌制专门面向迪斯科舞厅的唱片。毫无疑问,这些唱片也具有强烈的“流行”风格的器乐演奏,所以它们能够获得跨界成功。 ——“迪斯科”音乐专辑经常没有多少曲目——却有着一些长时间的歌曲以保持节拍的进行。类似地,“迪斯科”单曲也以12寸盘的形式对外发行,这些唱盘给予了混音以延伸的空间,“唱片骑士”能够将这些曲目混音到一起,协调每支歌曲的节拍,因为这些歌曲都被标注了节拍的速度(即:每分钟多少拍)。 ——持续重击的“迪斯科”音乐节拍立即占据了“流行”音乐排行榜,并且每个艺人都灌录了自己的“迪斯科”唱片,从像“the Rolling Stones”和Rod Stewart这样的“摇滚”(Rock)艺人到像“the Bee Gees”这样的“流行”艺人,再到像“Blondie”这样的“新浪潮”(New Wave)艺人。 ——同时也有“迪斯科”音乐艺人成为了明星——Donna Summer、“Chic”、“the Village People”,以及“KC & the Sunshine Band”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但“迪斯科”音乐主要还是一种制作人的手法,因为是他们创作了歌曲。 ——随着70年代转入80年代,“迪斯科”音乐变得式微,但并没有消亡——它演变为各色不同的以“舞曲”为基础的风格,从“舞曲流行”(Dance-Pop)和“嬉蹦”(Hip-Hop)到“浩室”(House)与“泰科诺”(Techno)。 | ||||
国外艺人/乐队 |
Donna Summer、“Chic”、“the Village People”、“KC & the Sunshine Band” | ||||
国内艺人/乐队 |
待整理 | ||||
理解与聆听 |
/ | ||||
单曲 |
单曲名称 |
单曲类型 |
年份 |
选自专辑 |
艺人/乐队 |
<Cheri, Cheri Lady [98 Remix]> |
歌词 |
1998 |
《Back for Good》 |
“Modern Talking” | |
附: | |||||
单曲类型的划分 |
请浏览文件——“关于单曲类型” | ||||
编辑凡例 |
请浏览文件——“编辑凡例” | ||||
备注 |
上述有部分内容参考自AMG(www.allmusic.com)网站,如欲探讨,请联系:刘瑞勇;邮箱:prodigy@indi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