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e Brickell的作品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过瘾,尤其是她那首《What I Am》有一些寓意手法在里面。我们前面提过,妇女进入80年代已经享有了自主权,现在她面临的是一种选择的考验,譬如两性关系在女人有了工作权后,应当如何重新定位。此外,80年代的女性普遍有浓厚的个人主义倾向,譬如Edie Brickell的《What I Am》这首歌便有几句歌词:I Know What I Am If You Know What I Mean. I Am What I Am, Are you What You Are?
若我们把这几句话加以扩大延伸,倒是可以做为80年代女性主义一个很好的注脚。我们知道女性自觉的第一个前题是:女人先做人,再做女人。到了80年代,稍有女性自觉的人大都知道在两性关系上,她们应先做人,再做女人。问题是男人有同样的自觉吗?他们知道他们应该先做人,再做男人吗?也就是说,今天的女性可以很自傲地说:I Am What I Am,但男人,Are You What You Are?
换句话说,女性主义在数十年的突破後,已普遍地培养了女性自觉,但是性沙文神话并末被打破,男人还没有自传统角色中解放开来,到现在我们仍然缺乏新男性主义、新男性运动来作为现代男人情绪或行为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