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Postcards & Letters
艺人:Mild Winter
厂牌:独立发行
发行时间:2008年10月
把苏格兰大饼装入暖和的信封
——关于Mild Winter乐队唱片《Postcards & Letters》
(文:朱尔摩斯)
冬天早就已经过去了,只是前几天在草莓音乐节上听到了老狼唱起《北京的冬天》,突然又让我很怀念那个非常闲适的冬天,每天起来都能穿着棉袄在街上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想来也是一种乐事。北京的冬天除了温热的暖气片什么都没有,满目的荒凉,看不见一点的生气,还好北京的夏天来了,我又可以穿上我喜欢的Tee,包里再随身带上一件刚洗过还留有洗衣粉香气的T-shirt,我是喜欢夏天的人,我宁可热得难以入睡,也不愿意冷得哆嗦。翻看gmail记录,才发现我曾允诺的给Mild Winter写的碟评一直拖着,Ben估计都已经不好意思再催我了,冬天的活儿我都推到了夏天来做,想想未必不是好事,夏天可以刺激我的各种神经,让我变得神经质,文字多少也会有一些神经质的体现。
Mild Winter乐队[官网;myspace]
多么温暖的名字Mild Winter,我不是烟民,可我看到Mild这个单词的时候,总让我想到七星牌香烟(Mild Seven),七星和好彩(Lucky Strike)是我最喜欢的两个香烟Logo,即使我不吸烟,我也会偶尔买一包,我就是这样一个败家子儿。在去年写完Lost Sound Tapes Records的厂牌文字后,接到了Mild Winter的主唱Ben的一封电子邮件,说是看到了我关于Lost Sound Tapes的文字,让他们非常感兴趣,如果可以,希望在这个 webzine也能出现关于Mild Winter的文字,第二个礼拜我就收到了他们的航空快递,给我递了一份他们的第二张专辑《Postcards & Letters》,后来的几次邮件我才知道,Ben和她的妻子,同时也是乐队成员之一的Melanie曾在2004年时候利用大学假期到中国做了大约20天的旅游,北京、上海、成都、西安这四个城市一个也没有落下,还曾抽空去看了不少的现场演出。每次看到内地的唱片公司对唱片粗枝大叶的包装我就提不起任何的购买欲,左看右看都像一本小学时候磨破了边儿的教科书,包括财大气粗的四大,都没有在唱片包装上下足功夫,我相信这肯定也是实体唱片市场萧条的一个因素。Mild Winter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可在唱片的设计和装帧上的确用心,用现在在市面已很少见的牛皮纸封套包装,封面也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甚至盖上了邮戳,迎合了专辑名中的Letters;而歌词页的设计更是费了不少功夫,除了把十首歌分成十张小型明信片的歌词页外,背面的歌词也都采用了手写体,温暖之感随处可见,一张在装帧上注重细节的唱片首先就是对购买者和听众的一种尊重。
Postcards & Letters实物照片
要不是加了乐器,要适应第一首歌《Cold Outside》的人声的确需要一些时间,开场的过门非常明显的走调,就和我们在国外的黑白电影里听到的群众演员的演唱那样业余,几乎就是一首变奏曲。不过从第一首开始,Mild Winter就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徘徊在凯尔特民谣和蓝草乐之间的基调,手风琴和木吉他的穿插是专辑中最带有风格性的搭配,特别是《Knights》和《August Storm》的凯尔特风情尤为突出。我很好奇为何这支乐队的所有音乐都如同工作后的散步一样慵懒,就连他们官网上的宣传照都少不了阳光,在歌词里找答案是最好的方法,在《August Storm》里他们反复的唱着“I’d walk down the river with you”,当做情歌也好,当做抒情小调也好,这样的生活永远是像我这样的折腾惯犯所向往的,安静的生活其实有时候想想真是一件惬意的事儿,想想也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儿。我从来没有掩饰我对旋律的热爱,这句话好像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用在了文章里,只是每个人对旋律的理解千差万别,并不能一言概之。《When You’re Gone》的民谣气和女声的吟唱是我比较满意的,在专辑歌曲里的旋律方面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一个。后半部的作品普遍比较忧伤,《Back to Bethlehem》和专辑同名曲《Postcards & Letters》基本都是凯尔特地区的山地民谣,苏格兰除了有格子裙,还有手风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气质。而突然意识到Mild Winter来自大西洋那头的美国,再一想,其实也不绝对,就像重塑雕像的权利虽然来自中国,但他们同样对德国的严谨作风极力推崇,并在舞台和生活上坚定的践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