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风格内容非独立音地编译,汇总自网络资料,仅供参考。
*以下文字来自“中国电子声学资源调查”网站
IDM和智能科技(Intelligent Techno)是用来形容来源于科技音乐(Techno)和舞曲音乐但是较少用于跳舞场合而适用于家庭化电子音乐的术语。术语标签“智能的(intelligent)”来自于人工智能编辑,由Warp公司(唱片厂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这项术语明显涉及到少量“电子声学”的概念。
*以下文字来自wikipedia,中文翻译者不详
早期的IDM音乐和今天已经进化的可以的DIM比起来尽管相对简单,但有个好处就是,更为“典型”也相对容易“分析”。一般说来IDM的3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不停变换的韵律,复杂的节奏和极端多样的音色。从创作思路上讲,IDM比其他电子音乐更多了即兴/偶发元素,因此IDM无疑也是一种充满革新性的音乐形式;当然说到底IDM也是一种波谱艺术(音乐),因为IDM无疑是提供给非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大众消费群体中的一部分听众聆听的音乐消费品。
事实上,智能舞曲中的"舞曲"指的是电子舞曲中的某些技术或者技巧,而非指其创作的目的。IDM那节奏和结构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并不鼓励纯粹的身体能量释放,IDM已经上升到身体的最高处大脑,或者更高处精神。IDM在其功能特性上和许多当代经典电子乐作曲家——事实上,他们对IDM音乐家确实有很大的影响——的作品有类似之处。我们知道在Rave派对后或者舞厅挥汗后,Chillout房常会播放那种和铿锵舞曲截然不同的“Downtempo”音乐来使舞者们放松身体,IDM就是在消费者对这种音乐功能需求出现后而应运而生的。当然这种供Chillout房播放的音乐有多种,比如早期的Ambient音乐和当今相当泛滥的Chillout和Lounge音乐,IDM和Chillout音乐不同除了音乐特征上的差异外,在功能上:Chillout音乐更重要的是使舞者得以放送身体,而IDM更多的是关注大脑,当舞客在听IDM的时候其脑电波无疑要比听Chillout时更为复杂,也涉及更多的心理活动。这种在身体困乏时候抛弃身体而上升到精神脑力的层次上来感受声音刺激,正是当初IDM艺术家们所欲求的一种音乐功能,也可以看作是IDM音乐家带你进行一次精神旅行或者游戏。这种精神旅行或高级游戏其实IDM音乐家们也乐此不疲,如Squarepusher就曾创作长达16小时的IDM为供其自我沉溺。
隐藏在混乱交织的节奏和声音后的特质——让IDM呈现特殊的听觉外貌也是让越来越多听众着迷的东西——可以归结为音乐的切分和“音乐律动”(groove),当然在funk,Jazz或其他那些第四拍子上有groove味道的音乐类型中也有这些特点,不过IDM还将他们进行了变形和改装然后再塞人整体音乐中,进而产生出那种IDM特有的节奏效果。 也许是借鉴了hiphip和techon,IDM曲目通常也有编排整齐的bass。上面所提到的对非乐音音源的利用,通常,IDM并非直接采样后就直接拿来放到音乐中,而是将其先处理到无法认清其本来面目的地步才肆无忌惮的使用,这也就是为什么IDM中总是会充满一些莫名其妙的奇怪音色之所在,当然音乐家也用足了其他电乐作品的采样,所有这些有机结合起来就是IDM的粗坯。这就是为什么IDM会听起来 so incredibly different,当然了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苦难的聆听经理,但是对那些满怀好奇的乐迷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
节奏
IDM音乐家对节奏的运用可谓五花八门,但是有一点似乎是共同的,Groove(所谓的节奏律动)元素,你常可以在一个小节中的第四个拍子中感受的到(当然鉴于IDM的复杂性,在很多作品中Groove缺席)的那种变化或者平滑过渡。小节之间的节奏变化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这些节奏变化所产生的跳跃感就是引人之处,作曲者期望听众那里获得信息并产生自己的感知于想法。
另两个IDM音乐家们常用的节奏技巧包括复式节奏(Polyrhythms)和(相位)延迟(Phasing)。1965年,古典作曲家Steve Reich的作品Gonna Rain中,在他后来对该作品进行的描述中解释了什么是相位延迟:“让两个相同的采样循环随着乐曲的进行逐渐拉开相位(phase)”。许多后来的IDM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都运用了Reich发明的这种相位延迟技巧。当然Reich的影响不仅于此。1974年和1976年,在Reich创作的Music for 18 Musicians——被认为是对后来Techno出现至关重要的作品之一——的极简主义杰作中使用了复式节奏这一技巧。复式节奏是指同时运用两个或更多节奏(型),不同的节奏型重复不同时间可以产生不断变换的节奏纹理很明显,这些节奏特性和试验大大让作品从满了不可预测性,也让作品听上去更复杂。IDM音乐家运用极其精确的电子音序器对这些不同的节奏进行控制产生同时性的复合节奏。
Bass
另一个IDM曲的共同特性就是Bass特效。无论是使用低音鼓(bass drum)或其他模拟低音鼓击或者是旋律化的bassline,IDM音乐家非常在意对bass的编排。在其他流行音乐中bass部分通常变化不多,定时产生一个脉冲而已。但是IDM音乐家经常利用复杂的节奏型(前面提到的)。当这些节奏型中包括编排严谨的bass,听起来会感觉经历了一次音频过山车——你在那些无法预测走势的彼此不同的跳跃着的bass鼓击带领下翻江倒海。Squrepusher的作品'My Fucking Sound'可以很好的展示这一概念,这个曲子运用编排好的bass加入进离散节奏型中,产生出一个极端不可预料的听觉异景。
新的音色
IDM音乐家常持有“音乐可以由一切响动组成”这一个理念。在最为宽泛的概念里,音乐其实就是是一段时间下的声响。IDM音乐家充分理解并实践了这一概念。电子音乐本身也是对这一概念的再解释。Aphex Twin的Buephalus Bouncing Ball,我们可以听到大师是如何应用非乐音音源的。Aphex Twin将橡胶球在不同容器中弹击的声音录音并作为整个歌曲的bass部分。当然,这只是IDM音乐家五花八门的听觉试验实践的一个代表性例子。每个IDM歌曲,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非乐音作为一种“乐器”。尤其是当这种音色被辨认出来后,会在听众心理层面发生明显的变化,你一更大的迷团随之产生,同时聆听也变得更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