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译名称 |
另类/独立摇滚 | ||||
相应英文名称 |
Alternative/Indie Rock | ||||
所属音乐类型 |
|||||
音乐风格说明 |
——“另类流行/摇滚”实质上是一个总括性词汇,它所指向的是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后朋克”(Post-Punk)乐队。 ——不过,“另类流行/摇滚”在“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音乐领域内有着多样的音乐风格,从“噪响流行”(Jangle Pop)音乐的甜美旋律到“工业”(Industrial)音乐烦扰人心的金属碾磨,但这些风格都有一个相似的美学取向——都游离于主流音乐领域之外生存与发展。 ——在某些方面,“另类”乐团先后有两次浪潮,以“Nirvana”在1991年的空前的跨界成功为分界点。在整个80年代,大多数“另类”乐团集中在独立厂牌下,那些最终签约至大厂牌下的艺人(诸如“Hüsker Dü”和“the Replacements”)也未能获得主流突破,因此能够保持其个人特色。总之,80年代的“另类摇滚”音乐较主流音乐甚至更加多样化和呈现出碎裂化,在这众多风格中,被归入到“另类”旗下的有“根源摇滚”(Roots Rock)、“另类舞曲”(Alternative Dance)、“噪响流行”、“后硬核朋克”(Post-Hardcore Punk)、“放克金属”(Funk Metal)、“朋克流行”(Punk Pop),以及“实验摇滚”(Experimental Rock)。 ——在1991年“Nirvana”获得成功后,所有这些“另类”风格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成功进入到主流领域,但它们的棱角被磨平了,这是因为很多新“另类”团体被签约到了大厂牌旗下,因此,90年代的“另类摇滚”音乐(与80年代相比)经常听起来更加干净和同质,尤其因为更加重型的音乐内容被证明比那些更加安静或奇特的“另类摇滚”元素更有商业上的号召力。 ——大多数这些特殊的乐队未签约到大厂牌下(有些乐队很快就消失了),他们决定坚持在独立厂牌旗下,这样他们有着更多的艺术自由,这些乐队被集中在一起被纳入到“独立摇滚”(Indie Rock)名目之下。尽管该词在80年代就已存在,但在90年代,不管是缘于音乐上的,还是自身特色上的原因,这个词暗示的是那些致力于保持自身独立姿态的乐队。 | ||||
国外艺人/乐队 |
/ | ||||
国内艺人/乐队 |
待整理 | ||||
理解与聆听 |
——“另类/独立摇滚”是一个强调过程的风格名词,它表明了“另类摇滚”在特定时期向“独立摇滚”的过渡,而处于这个过渡阶段的艺人和乐队,不论其最终是走向了主流,还是迈向了“独立”,都应在这种风格的囊括之下。 | ||||
单曲 |
单曲名称 |
单曲类型 |
年份 |
选自专辑 |
艺人/乐队 |
/ | |||||
附: | |||||
单曲类型的划分 |
请浏览文件——“关于单曲类型” | ||||
编辑凡例 |
请浏览文件——“编辑凡例” | ||||
备注 |
上述有部分内容参考自AMG(www.allmusic.com)网站,如欲探讨,请联系:刘瑞勇;邮箱:prodigy@indi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