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译名称 |
实验混录 | ||||
相应英文名称 |
|||||
所属音乐类型 |
|||||
音乐风格说明 |
——距阳光明媚的牙买加千里之外,一个由柏林制作人组成的松散团体发起了为人所知的“实验混录”这种音乐风格。 ——如果说“实验混录”有全然的音乐场景的话,那么该场景便是发生在【Hard Wax】唱片店,与一家稳固的分销公司一样,该唱片店运作良好,它是若干关键性“实验混录”风格厂牌(【Basic Channel】、【Chain Reaction】、【Imbalance】)和制作人(“Maurizio”、Mark Ernestus、“Porter Ricks”、“Pole”、“Monolake”)的集聚中心。得力于像Jeff Mills、Rob Hood和“Plastikman”这些芝加哥“迷幻浩室”(Acid House)和极简派“底特律泰科诺”(Detroit Techno)音乐人,“实验混录”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易于为人所描绘——通常是聚焦于一种噼啪声充斥其间的混浊色调的氛围性声响,整体听来近乎是半水生的,音乐以中速的节拍推进,并带有强劲的叮当作响的打击声色。 ——相对于“实验混录”音乐,与传统牙买加混录风格相似的制作人“King Tubby”和“Lee "Scratch" Perry”至多算是间接性的,而这个词却可以很好地直接标识出德国最优秀的实验风格制作人创作的鲜明特色的声响。 ——除了【Basic Channel】大本营之外,最为重要的“实验混录”人物是“Mike Ink”(即:Wolfgang Voigt)和Thomas Brinkmann。“Ink”是一位入行甚久的柏林制作人,有多于半打的音乐化名和厂牌均由他担当和负责,其多数重要作品是由【Profan】和【Studio 1】厂牌发行;相比之下,Brinkmann是这种风格的新近艺人,他以混音“Ink”和“Plastikman”的作品素材而获得赞誉。 ——截止到1990年代末,“实验混录”音乐回过头来也相应地激发了若干重要“泰科诺”(Techno)艺人(包括:“Plastikman”和Mills)的创作灵感,并且,它的影响甚至可见端倪于美国的“独立摇滚”(Indie Rock)和“后摇滚”(Post-Rock)音乐中。 | ||||
国外艺人/乐队 |
“Maurizio”、Mark Ernestus、“Porter Ricks”、“Pole”、“Monolake”、“Mike Ink”、Thomas Brinkmann | ||||
国内艺人/乐队 |
待整理 | ||||
理解与聆听 |
/ | ||||
单曲 |
单曲名称 |
单曲类型 |
年份 |
选自专辑 |
艺人/乐队 |
/ | |||||
附: | |||||
单曲类型的划分 |
请浏览文件——“关于单曲类型” | ||||
编辑凡例 |
请浏览文件——“编辑凡例” | ||||
备注 |
上述有部分内容参考自AMG(www.allmusic.com)网站,如欲探讨,请联系:刘瑞勇;邮箱:prodigy@indi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