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背景: #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新闻

Trip-Hop是这样的吗?

[日期:2012-02-26] 来源:冰镇摇滚  作者:佚名(该文约作于2002年前) [字体: ]


迷幻嬉蹦起源于90年代英国布里斯托尔(Bristol)一地,在欧洲不断面临美国嬉蹦音乐侵入的冲击之时,英国的DJ们即开始将嬉蹦音乐发展成自己的风格,他们将嬉蹦音乐的速度降慢(较为down tempo),强调沉重缓慢的鼓声及贝斯,抽掉嬉蹦音乐中的说唱,以及加入些老旧唱片的采样,于是形成了所谓的布里斯托尔嬉蹦Bristol Hip-Hop迷幻嬉蹦之前身,当时尚未有迷幻嬉蹦这个名词);而91年推出首张唱片《Blue Lines》的Massive Attack则带动了这一波布里斯托尔嬉蹦运动(人们称之为“First Coming Of Bristol Sound”布里斯托尔嬉蹦时期的风格并不是那么地刻意要营造黑郁、诡谲的气氛),至于真正迷幻嬉蹦兴盛的关键时期则是在9495Massive Attack推出第二张唱片《Protection》,以及PortisheadTricky的掘起。

 


 

Portishead女主唱Beth Gibbons颓废、慵懒的唱腔加上6070年代老旧唱片的采样(范围甚至包括唱片的杂音),到Tricky喃喃自语般愤世嫉俗的低沉声音,将布里斯托尔之声营造出了一种迷幻抽象、 低沉诡秘的新氛围,于是便有人将他们这种音乐型态称之为迷幻嬉蹦(人们称这段时期为“Second Coming Of Bristol Sound”


事实上,Massive AttackPortisheadTricky彼此间有着微妙的关系。Massive Attack的三位成员和Tricky原都是“The Wild Bunch”1982年由 Nelle Hooper主导的团体)的成员,所以Massive Attack歌曲中常有Tricky的参与;而Portishead的成员Geoff Barrow则曾在Massive Attack的专辑《Blue Lines》中参与制作。

上一页1234下一页  GO

阅读:
录入:rylmail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女性主义与摇滚女歌手(续)
下一篇:漂白
相关新闻       迷幻嬉蹦  Trip-Hop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