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中国音乐节
北京以外的音乐节,除了丽江的雪山音乐节保持着传统和活力,其他地区都难成规模。仅2008年为例,上海市民在国庆假日能够前往的音乐节有两场:一是青浦区政府支持,某文化企业主办的“水乡世界音乐节”,二是由新茶网主办,和北京、广州三地同期跨域合作的“北欧音乐节”。前者仅仅第二届,经费已经大幅缩水;后者是第五届,却届届都靠不同承办方苦撑。今年“北欧音乐节”京沪广三地演出都没有收回成本,据传明年“北欧音乐节”可能将会停办。
“水乡世界音乐节”囿于预算,今年音乐节的乐队选择和宣传周期都受到了影响。本来打算售票的演出,全部成了免费表演,而观众更多是本地的古镇居民。广州“2008独立音乐节”只有9个乐队,却让广州观众都感到陌生。北欧音乐节则更加不堪,虽然有北欧各驻华领事馆的部分经费支持,但北欧音乐在国内尚属小众音乐,政府和品牌的赞助基本为零。正因此,近几年北欧音乐节已经刻意缩减了实验音乐部分,转而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新民谣、电子音乐以及融合爵士。即便如此,这一无法为政府承担更多附加意义的音乐节从刚举办时的独具匠心,走向了不得不每年转手新承办方的尴尬境遇。具有传统的杭州二皮音乐节,在乐手李剑鸿独撑几年后不得不暂停,最终还是北京的先锋音乐节接纳了相关乐手。
政府主动出面的几个音乐节,却能在排场上达到专业人士的预期。国庆假日黄金周前一个星期的“上海爵士音乐节”,因为主办方与静安区政府合作,成为上海旅游节的系列活动之一,这个在上海唯一具有传统的音乐节得以在市中心的静安公园举办。便利的交通和高标准的硬件让音乐节赢得了很多先天优势。很多市民拿着赠票来到现场,第一次感受到了现场音乐节炫目的音响视觉效果,以及户外音乐节现场狂欢的快乐。这也成了上海近几年唯一可以看到黄牛票的非主流音乐节。10月中旬的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音乐现场,更因上海世博会的参与,让整个活动上升到了政府活动层面,现场观者无不感叹场地、硬件、艺人的到位,但是计划通宵放音的户外电子音乐舞台,一过了午夜,好奇路过的市民们早已走得无踪无影。
北京以外音乐节的问题在于,缺乏专业人士对音乐节的定位和参与,即便有排场,也无法将音乐节文化传达给目标人群。其次不解决音乐节本身庞大的经费问题,音乐节只能越做越小。很多冠以音乐节名号的演出,其实不过一晚上几小时的时间。而更多的音乐节,只有第一届,然后就剩怀旧了。从高大全,到细划分,不要简单地以为中国音乐节已经从草莽走向专业,相反,中产阶级、文艺青年、年轻一代媒体人对新音乐的突然接受,让这个“不一样”的文化一夜之间充满了新欲望——要人气,要报道,要酷、要创意市集,要和国际品牌合作,要和web2.0网站互动,但政府的立场和10年前并没有多大改变。出现一个纯粹以狂欢为目的、自由为主题的户外音乐节在今日中国还只是纸上谈兵,当然,想回到“伍德斯托克”时代的乌托邦狂欢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太可能,而依赖各自人脉,身体力行熟悉领域的小型音乐节将成为新的趋势。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节,也许更简单,也更容易中这个忙碌时代人群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