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译名称 |
|||||
相应英文名称 |
|||||
所属音乐类型 |
前卫(Avant-Garde) | ||||
音乐风格说明 |
——“自由即兴”(Free Improvisation)暗示了音乐在演绎前并没有被预先设定,也没有强调的规则。一些即兴演绎者较喜欢采用“结构即兴”的方式来给予音乐一个骨架,或是仅仅为了要改变演绎的乐境。 ——“结构即兴”音乐常常归功于一位“作曲者”,也就是说,那个构思作品的音乐家。作品也许会有一个乐谱,但谱上没有精确规定的音符(或者只规定了极少),只是画有抽象的图案或是列出关于音域、音色、速度等一系列规则的提纲。“作曲”部分在某些时候仅限于指出各演绎角色的出现顺序,举例来说:作品由中音萨克斯开始,然后将会出现三组二重奏,在最后部分,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在其他情况下,规则可以十分复杂,并且采用一种互动游戏的形式。一次即兴演绎也可能由一名指挥通过身体手势(就Masashi Harada来说,甚至可以通过舞蹈)或出示卡片(将或多或少给予即兴者明确定义的暗号)即刻构造,这样的“传导”(由Lawrence "Butch" Morris为“指挥一次即兴”所起的名词)方式常被富于创造力的管弦乐团、合奏团体所采用,在这些乐团中,自由即兴音乐艺人数量之大以至于不可能听清楚每个人的演奏,于是,一位中心“聆听者”便被指派领衔整个乐团。 ——诸如John Zorn(他的游戏作品中的大部分)和Anthony Braxton这样的艺人,以及像“London Improvisers Orchestra”这样的合奏团体都会定期演绎“结构即兴”音乐。 | ||||
国外艺人/乐队 |
John Zorn、Anthony Braxton、“London Improvisers Orchestra”、 Masashi Harada、Lawrence "Butch" Morris | ||||
国内艺人/乐队 |
待整理 | ||||
理解与聆听 |
/ | ||||
单曲 |
单曲名称 |
单曲类型 |
年份 |
选自专辑 |
艺人/乐队 |
<Valentine> |
器乐 |
2004 |
《No Need to Be Lonesome》 |
Martin Siewert | |
<The Avenging Myth> |
器乐 |
2006 |
《Safe》 |
“Badawi” | |
附: | |||||
单曲类型的划分 |
请浏览文件——“关于单曲类型” | ||||
编辑凡例 |
请浏览文件——“编辑凡例” | ||||
备注 |
上述有部分内容参考自AMG(www.allmusic.com)网站,如欲探讨,请联系:刘瑞勇;邮箱:prodigy@indi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