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译名称 |
|||||
相应英文名称 |
|||||
所属音乐类型 |
前卫(Avant-Garde) | ||||
音乐风格说明 |
——“声音雕塑”确切地来说是这样一种音乐:经由一种类似“雕塑”手法制造声音而形成的音乐。 ——尽管该名词的表述有时会涉及到通过电声过程(如同在“具象音乐”的创作过程所应用的一样)对原始声响进行“雕塑”的创作行为,但这里所说的“声音雕塑”音乐是特指那些通过演奏某种共振物理结构而获得的音乐。 ——“声音雕塑”创作者通常来自两个不同的兴趣背景:对木头、金属、空气等物体的声波行为感兴趣的“雕塑”者和视觉艺术家;和寻找个别不同的声色元素的作曲者。 ——“声音雕塑”的存在可追溯至早期的文明时代,最早先的例子之一便是风弦琴,以及诸如瓜达康纳尔岛的风琴——一种竹制的海边建筑,上有切开的裂缝,有风吹过即发出声响。 ——有些“雕塑”作品的创思是要用作品自身所处的环境(空气、水、土地的振动等)予以“演绎”——并且,这些声音能够进行电子化处理,如同Mnortham的风响结构或是“[The User]”于2000至2001年间的“Silophone”计划。其他的“雕塑”作品的“演绎”则意图有一位音乐艺人通过弯、拉扯或击打物理结构的各部分来进行。这些物理结构类似于自制的乐器,但它们通常更多地是基于视觉上被构想出来,而非首先来自于实用观点。 ——在该领域中的“雕塑”者包括了, Tom Nunn、Peter Warren和Paul Panhuysen。 ——最后,一些“雕塑”作品是可自己“演绎”的自动机(Dan Senn、Maxime Rioux、Frank Pahl)。来自于“声音雕塑”的大部分音乐也可归入到“声音艺术”(Sound Art)和/或“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分类下。 | ||||
国外艺人/乐队 |
Mnortham、“[The User]”、 Tom Nunn、Peter Warren、Paul Panhuysen、Dan Senn、Maxime Rioux、Frank Pahl | ||||
国内艺人/乐队 |
待整理 | ||||
理解与聆听 |
/ | ||||
单曲 |
单曲名称 |
单曲类型 |
年份 |
选自专辑 |
艺人/乐队 |
/ | |||||
附: | |||||
单曲类型的划分 |
请浏览文件——“关于单曲类型” | ||||
编辑凡例 |
请浏览文件——“编辑凡例” | ||||
备注 |
上述有部分内容参考自AMG(www.allmusic.com)网站,如欲探讨,请联系:刘瑞勇;邮箱:prodigy@indi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