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指数里关于背景音乐的关注度
在没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能否用市场来描述独立音乐在背景音乐上的销售状况恐怕很难。这一描述的限定区域是中国。
像所有并非逻辑性的拥有向好市场预期的人一样,我在去年开始考虑独立音乐在国内以背景音乐销售的可能,最近在等pentatonic排练的两个小时里又强化了一次。那时候,那家很大、充满紫色并且兼营简餐、烟酒、饮料的咖啡馆里一直重复放不同类型的声音:港台流行、软摇滚、沙发音乐和网络歌曲。
我设想,以现有的国内独立音乐人的创作和制作能力,其实可以提供应需的原创作品。因为数量和类型都已经足够庞大,需要做的只是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预期,排练出各种组合制作为产品,然后由营销人员定向销售。
如果不考虑回报率,甚至是收支平衡,这种尝试最差的效果,也是提升了内陆独立音乐的认知度,拓宽了社会应用范围。没错,音乐人们不用只关心月亮新闻或者谁比你更受圈内关注了,因为你要学习面对全新的人群和完全想象不到的态度。
在简单搜索了几个音乐版权公司的情况之后,我仍然觉得这件事还是有可行性的。
现有的从业者:松巴、百代版权、柏月河,还有规模更小的约成,提供的是面对全部市场的普适服务。这一方面是基于他们产品的大众定位所形成的惯性,另外也是遵循商业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规律,在版权规范化不够完善的环境里,只有通过尽可能多的客户形成足够大的购买数量/频率,才有可能在保证运营的情况下获得回报。所以以上公司基本都建立了在线的试听购买系统,提供的是类型基础上的混合产品,最多是某种风格的合辑,以区域或者艺人为单位的产品基本没有。在个性化和特点明确这两方面是缺失的。也就是说,现有的(也可能是做的最好的)专业机构暂时无视了细分服务这个市场。
当然,回到开始的描述,这个所谓“市场”是存在的。
一个最简单的操作流程是:收集一定数量的版权作品,根据预测制作成若干产品,在小范围内做一定时段的销售尝试,然后计算收支,就可以得出独立音乐背景音乐营销是否可行的结论。不清楚摩登天空在已经建立线上音乐版权库(音乐方案网)的情况下,是不是已经做了这方面尝试;或者,结果并不让他们满意?如果有可能的话,其实是可以针对现在独立音乐版权持有最多的几个平台做一个这方面的组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