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 comes the Grace Latecomer! (来者何人?Grace latecomer!)
作者:gugu1 原文刊登于《我爱摇滚乐》第60期 经许可转用
这年头,一支乐队有人吹捧侥幸还能红上一阵,若没人吹捧,几乎连红的可能都没有。更何况,这支乐队一直偏安于中国不怎么“摇滚”的南方,而且深陷温情似水的苏州,既不结识孙孟晋,又不为张晓舟所知。只幸得国内一众听post-rock的文艺青年心赏识。而post-rock在国内又是摇滚中的异类,无奈,难得有机会自吹自擂一把,不吹显得有些假模假式,吹了聊算是“为形势所逼”吧。
好在,这支乐队不乏卖点。
卖点一:Grace Latecomer不是支乐队。
2006年11月前,Grace Latecomer仅是非典型摇滚青年田辛的一个个人创作代号。田辛何许人也? 82年生人,自幼习画,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毕业, 苏州一家设计STUDIO的主创,“摇滚苏州网(www. rock.suzhou.net)”的始作恿者,狂热过度的摇滚乐迷,同时身兼造音人身份,以制造古城的不和谐音为己任。 其个人成长经历、相关摇滚业绩罄竹难书,详见文末链接以及官方网站。
在录制第一首DEMO和出第一张EP时,Grace Latecomer曾有位“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吉他手顾潜。临近城市无锡人,日常身份是一家报纸的编辑,业余更热衷于以网名gugu1在网络发表些爵士和摇滚乐评,写过一个《爵士乐简史》,并一直断断续续地翻译着一本名为《Jazz STYLES history and analysis》的书,没完没了。
除此外,06年11月之前,Grace Latecomer从未正儿八经像支乐队过。没有主唱、没有鼓手、没有贝司手,没有一次象样的排练、也没有现场演出。 很多后摇乐迷急切地询问哪里能看到grace latecomer的现场,得到的总是模棱两可的回复——在苏州能看到。没有具体时间,没有具体地点,因为这是一个田辛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大多时候,只是田辛在一大堆效果器间入定沉思,轮番用Fender、Gibson吉他记录下一个个转瞬即逝的动机,之后输入苹果电脑,用软件一遍遍尝试各种可能性。 因此,每回田辛招呼吉他手顾潜赶来效力时,他面对的多半已是成品。碰上运气好,或许还能给作品搞些音效噪声,修修边角什么的,大多时候都是无事可干,一块上街淘淘碟、吃吃饭罢了。
鉴于现场需求增大,形式严峻,06年11月后此情况得到部分改善,贝斯手陈一二和吉他手潘宏宇鼓手邱斌入伙,决定共同在姑苏城内制造噪音阴谋。
卖点二:设计+摇滚=后摇滚
田辛的专业是gRaphic designer,通俗点讲是平面设计师,时尚点讲是图形设计师,草根点讲是美工,但无论怎么讲,都和音乐挂不上号,据说苏州隔壁的上海摇滚圈有三分之二强都是靠广告业、设计业谋生,看来田辛又紧随海派潮流,赶了次时髦。“以视觉设计的思维及创作方式建构摇滚”。是田辛对自己创作方式的梳理结论。以时间为画板,以动机、音符为元素,以软件为调色板,将素材叠加、拼贴、排列并且结构化,在尝试的过程中寻求最完美的方案,这个过程和设计的创作极其类似,就如同将图形元素按照一定的美学结构摆放到画板上一样。田辛对后摇滚的创作方式还有另外一种诠释-后摇滚是用电子乐的创作方式驾驭传统摇滚乐的乐器 ,淡化传统的ab结构,采用更自由的形式,噪音和乐音同时作为音乐的素材(如音墙)平等对待。
卖点三:叫好者甚
国际广播电台China Beat,IndieChina网站,一捷克网站、若干个post-rock铁杆乐迷撰写乐评纷纷叫好, 还侥幸成为wekipedia维基百科list of post-rock bands后摇滚乐队列表中曾经的唯一一个中国大陆乐队,;说坏的暂时未见, 在这个国度,要有人骂你绝对是抬举你,Grace Latecomer还未混到那份上。
卖点四:Grace Latecomer自问自答
Gugu1:凭什么叫Grace Latecomer?学人家走国际路线?
田辛:冲出亚洲,走向非洲。
Gugu1:怎么接触到后摇滚的?
田辛:2002年10月,发现了soulseek软件,贪婪地下载了近100g的mp3,接触到了被当时国内主流媒体所忽略的一大批indie rock/post- rock乐队,在聆听了几千张唱片之后,顿悟到了Grace Latecomer的前行方式,情绪化,氛围化,含蓄与爆发并存, 用音色而非音符编织音乐的结构,并且忽略传统摇滚乐的演奏技巧。后摇滚给了我方法,我学会了以意识/概念主宰音乐的结果,而不是单纯技巧。 但是动机/素材/经验本身的来源却是多元化的。
Gugu1:现在连公认的提琴后摇大牌dirty three提及“后摇”两字时都急于与这种风格划清界限,Grace Latecomer有没有因此而苦恼?
田辛:很遗憾,其实我们考虑的问题并非是否“后摇”,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做到“非摇”,我们希望我们的音乐和摇滚乐代表的典型反抗态度无关,而只是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娱乐来挥霍我们多余的精力。所以,定位对我们来说永远不重要,我们也不会为是否“后摇”而苦恼,我们更不会尝试去无限接近所谓“后摇”的行业标准。 只不过作品流通的时候我们必须为自己的音乐贴一张标签,以让听众快速根据标签做出判断,但标签的选择范围极其有限,我们迫不得已选择了“后摇滚”罢了。我们的新任吉他手潘宏宇将“爵士乐”归纳为“你觉得是,它就是”,后摇滚也一样,拘泥于是否“后摇“本来就很荒唐。我们在私底下还是Punk/Jazz/Blues/Folk/Classic Rock/Indie/Noise/No Wave/Shoegazing等等乐种的信徒,所以Grace Latecomer的作品是真正的杂种,我们不想搞正统的ab结构的摇滚乐,我们为不确定性而亢奋。
Gugu1:首张ep是如何诞生的?
田辛:一间卧室,一台笔记本,一块蹩脚m-audio声卡,一把fender,一块gt2,一台me-50,一个键盘, 一个永远懒得记音阶的所谓吉他手,披挂上阵,四天,外加一个无锡流窜至苏的吉他手润色,一张真正的Room Record.
Gugu1:中国摇滚为何无法更主流化一些?
田辛:除去一直被很多乐队当成借口、都快说得没意思的体制原因外,可能还有些“个性(严肃)有余,性感不足”吧。要是出现一支国内乐队能有滚石或者Green Day十分之一般的性感,市场肯定会好得多。哪怕范海伦也好,呵呵。
Gugu1:下张EP什么时候出?
田辛: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