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的形式是否必然千篇一律,或者需要推陈出新?
这个月,的确有些新鲜的演出让人耳目一新了。
默片现场配乐?这样看电影,已经是老古董了吧?
3月,“先锋光芒第三回:现实·跨界”电影展映活动在广州展开。其中的跨界单元,在岗顶天河电影城,大家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电影现场配乐。
3月10日,默片《神女》上映,小河、宋雨喆和老田,即兴做配乐。观众很多,影厅的过道楼梯也坐满人。无疑,乐队即场配乐让影片有意思了许多。
3月16日,《大路》默片上映,又邀来了另一批乐手即场配乐,声音艺术的李劲松、弹BASS的Peter Scherr,影评人黄爱玲也有参加。
大老远来到,小河前后还参与了另外两个演出,8日喜窝,小河,张荐,宋雨哲,老田一起演出。下半场是三跺脚乐队,还有嘉宾顾长卫等。
随后15日191Space,这个演出也颇新鲜的,一人一吉他一嗓子,加上可以做LOOP的器材,堪称小河的“一个人的交响”。
说到电影配乐,的确是个好主意。其实这也是个旧事物了,可新时代看不到了,大家就又觉得新鲜。我感兴趣的倒是,以后会不会有人干脆用这样的方式做音乐会呢?也就是音乐为主,选用一些电影片段,去掉声音,然后即场配乐。
甚至可以是观众来选择电影片段,够互动够新鲜了吧。
擅长发明的日本人,最近不是又在卡拉OK的基础上推出了一项新玩意吗?人家都电影OK了,K房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经典片段,然后对着话筒做配音说对白,挺有创意的。
这个月,尝试突破传统演出模式的还有沼泽。空间重置,这也许是一种全新的演出模式。
3月21日和22日,沼泽乐队分别在广州大学城的新觉青年公馆的咖啡馆,和南泰路的「井」空间,做了两场“沧浪谁与游”的空间重置音乐会。
在这两个演出里:人们熟悉的演出空间被解构重置了。
没有了舞台,乐手分散置身观众中间,你们不是在舞台下伫立观望,而是置身于乐手中,置身于音乐里。观众就在乐手身边,这样互动也自然更容易了。
每个人都可拥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和角度,音乐的触角将来自不同方向,以不同的力度被你感知。
不同的是,第一天,其实是利用了现有的咖啡馆的一些天然区隔,而次日晚上的「井」空间,则是一个专门设计的演出场地,充分利用了小酒吧,酒吧外的空地,甚至楼梯位,然后用一些木结构装置把它统一起来。前者每个观众只能看到部分成员,而后者,则所有人都能看到全部人,但角度各自不同。
两场演出都吸引了相当多的乐迷,尽管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演出,经验严重缺乏,但现场的反应热烈,事后的反响也可见不少人是颇为惊喜的。
*发布内容,请注册会员,发布至[IC仓库]栏目,或邮件至indiechina(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