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激进摇滚”从六十年代中末期一群学院派乐手的尝试到七十年代百家争鸣,最后因“朋克”(Punk)风潮崛起而式微。创意枯竭的原因也许存在,但就撇开单一乐团的长期表现来看,后继一直有新秀试图以创造为职志。或许定义的乐风变了,精神是不会改变的。笔者认为并不是因为这种乐风了无新意遭到唾弃而失去活力,而是彼时另一种对于音乐价值观的反动所导致的。每一种乐风大抵上都有其生命周期,都是因当时社会潮流的转变而造成一个阶段的结束。这段十多年的发展期间有过许多实验,不同新乐器的使用、各种融合曲风、乐曲结构的扩充、概念专辑的运用,它曾带给我们乐迷无数新观念与新鲜感。所以他们也带给继起的音乐潮流创意的来源。
八十年代后老团Yes、Kansas、King CrimSon、Pink Floyd仍继续出专辑,若以纵的时间走向来看,可能都没办法突破自己开拓新局了。以横切面来看,当时窜起所谓的“新激进摇滚”(Neo-Prog)如IQ、Marillion、Pallas也纷纷出现短时间盛况,彷佛是激进王朝重生;九十年代至今的演进似乎告诉我们:当时只是一时涟漪,现在贵为潮流的是把各种乐风的藩篱打破,再加以重组与拼贴(collage)。
电子合成乐器、混音工程的运用(Ambient or Big Beat or technno or Trance)、“新迷幻”(Neo-Psychedelia)与无法做任何归类、干脆安上个“后摇滚”的标签。只是,谁能保证世纪末的前卫潮流呢?我认为,前卫音乐不死,只是实验手法与流行潮流的改变。尽管不是市场主流,他们大多也还亦步亦趋的向前行进。